Sunday, October 4, 2009

出土文物

最近搬運儲物間,沒了半條人命外,上屋搬下屋自然「唔見一蘿穀」,但卻有堆多年不見天日的書本終於重出江湖,有趣的是,其實這些刊物都在近廿年的中港台攝影史中,留下了一點點的註腳。

首先是本地攝影組織「工作室」在一九九四年出版的免費刊物其中一期,這本刊物大概是我跟「工作室」的missing link,因為我現在認識的幾位朋友,其實都是「工作室」成員,包括一起合作過的資深攝影師吳世傑先生,還有是「攝人絮語」舵手之一的Edwin,所以要知道「工作室」的背景,還是最好請教他。「工作室」活躍的時候我仍為攝影學生一名,對香港的攝影團體認識不多,老實說當年的老師亦不會為我們多作介紹或聯系交流等等,所以我對那時候的攝影圈子生態認知實在不多 。正好從這本免費的黑白刊物來體驗一下當年的創作風氣,有文章和攝影作品,風格迴異,文章具有份量,比較偏重學術成份,單看李世莊先生一篇談及荷蘭畫家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即「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作者)借用「暗箱」(camera obscura)來作畫的研究,洋洋幾千字已甚是壓場,而且還是用英文撰寫,難道是當年的時尚?

另外是一大堆的國內刊物《現代攝影》,當主編其中一員是當年在國內攝影圈子非常活躍的李媚女士,雖說是國內刊物,卻是用正體字(繁體字)印刷,而編委中亦有香港知名攝影師的馮漢紀,和台灣的阮義忠,是一本面向中港台甚至國際雜誌,這本雜誌在當年是甚具先驅性,。補充了國內當年的攝影刊物缺乏以攝影作為嚴肅性的學術研究的方向,例如當年是編委的知名攝影學者顧錚翻譯了蘇珊‧宋塔Susan Sontag名作《論攝影》(On Photography)並分段連載到雜誌上,當年《論攝影》的中譯版不像今天唾手可得,我大概亦因為這個原因而去購買這書。我手頭上的《現代攝影》從1982年誇度到1993年,當中無論在編輯和印刷水平都是幾何級數的改進,這種進步並不比現在國內最有名的攝影刊物《中國攝影》少,可惜的是《現代攝影》已於1994年停刊。

最後的一冊是台灣著名報導文學月刊《人間》雜誌,《人間》雜誌由台灣著名作家陳映真創辦,雜誌亦有很濃厚的左翼人文關懷風格,再加上當年本土意識的興起,雜誌主題遍及文化風俗、弱勢俗群、農民勞工等等,是典型的左翼刊物, 那個時候不少優秀的報導文學作家和攝影家參與編採,單看編輯顧問和工作人名單已叫人吃一驚,例如林懷民、詹宏志、吳嘉寶、阮義忠、張照堂、郭力昕或李文吉等人,盡是台灣文化界攝影界精英,所以絕對不用懷疑這本雜誌的嚴謹態度,就算是今時今日回看其水平還是叫人欣賞不已,現在很多刊物都難望其後背,那時候台灣報禁還未解除,辦雜誌還是要冒一定的風險,這份刊物只在1985年至1989年間出版了短短四年,我那時還是個目不識丁的小伙子,數年之後有幸在現已消失的青文書店撿了幾本倉底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