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人知的英國王室
-
"Netflix關於英國王室的電視劇The Crown進入第四季,第7集名為The Hereditary Principle
。講述王室有幾位親戚,因為嚴重智障,被送到精神病院多年,不但沒有對外披露,連王室族譜裏也在1961年記錄這幾位人士為已殁。"
見2月15日的《明報》。
Sunday, February 27, 2011
再搞Gursky
搞開有條路,繼續搞Gursky。繼上次Google Earth搞Gursky,這趟由一位塗鴉藝術家去搞他。事緣在兩年前紐約Museum of Modern Art把幾個地鐵站的所有廣告空間買斷,在一個多月期間變成了一個24/7的美術館,將以往牆壁上的電影或超市廣告等等,變成了自己美術館的藏品的複制品,作為向本地市民的推廣活動。一位別名為「Poster Boy」的布魯克林區塗鴉藝術家Henry Matyjewicz一向把地鐵廣告「再創作」來宣示反建制信息,這次MoMA的大製作自然提供大量素材了,在「展覽」開始後的一個周末他把布魯克林區的一個地鐵站內,把他口中的「fake art」「解構」,首先他把Gursky一張比較早期,1987年的「Swimming Pool, Ratingen」(也是我比較喜歡他的作品時期),放了一條大鯨魚在裡面遊泳,叫人會心微笑,實在可愛到暈!
能夠賣相賺到盆滿缽滿,又可以啟發那麼多人去「再創造」,大概Gursky開心也來不及罷。是不是Gursky看比較好「搞」呢?也不全是,馬蒂斯(Matisse)的printing也被搞,連Nan Goldin那張「Nan and Brian in Bed」也慘被搞成「聰明笨伯」(Flintstone)裡的惠瑪和董輝。
Thursday, February 24, 2011
Tuesday, February 22, 2011
攝影記者是不是臘鴨?
承蒙香港攝影記者協會的邀請,本星期五晚上7時半至9時半我會在他們於石硤尾創意藝術中心6樓15室的會址,與新鮮出爐的世界新聞攝影比賽新聞人像組季軍余偉建對談,有興趣的朋友敬請準時出席。
余偉健從事新聞攝影幾十年,資歷與經驗毋庸置疑,捕捉朝鮮兩代領導人的眼神就是這相片最傳神、最關鍵的剎那,獲獎實至名歸。然而他能夠手握入場券拍攝這千載難逢的閱兵儀式,就差不多等於半隻腳踏進了世界級的殿堂。如果我們只甘心停留在每個月從消委會報告裏找新聞這種層次,那就太沒意思了。
相信大家都會明白,攝影記者的價值不是錙銖必較地以拍攝照片的數量來衡量,而是他們在具有重大意義事件上發揮了什麼作用。面對沒有參賽權的比賽,我不會提前認輸。
是次對談會的題目定為「香港攝影記者不是臘鴨 ------- 從荷賽得獎到香港新聞攝影」,在與協會商量釐定時,我剛讀了上星期五(18日)明報攝記何家達在該報副刊發表的文章「沒有參賽權的比賽」,引述部分如下:
余偉健從事新聞攝影幾十年,資歷與經驗毋庸置疑,捕捉朝鮮兩代領導人的眼神就是這相片最傳神、最關鍵的剎那,獲獎實至名歸。然而他能夠手握入場券拍攝這千載難逢的閱兵儀式,就差不多等於半隻腳踏進了世界級的殿堂。如果我們只甘心停留在每個月從消委會報告裏找新聞這種層次,那就太沒意思了。
相信大家都會明白,攝影記者的價值不是錙銖必較地以拍攝照片的數量來衡量,而是他們在具有重大意義事件上發揮了什麼作用。面對沒有參賽權的比賽,我不會提前認輸。
Friday, February 11, 2011
香港攝影師余偉建獲世界新聞攝影獎
世界新聞攝影比賽(World Press Photo)剛公佈結果,香港攝影師余偉建憑北韓領導人金正日和兒子的照片,獲得People in the News的季軍,值得慶賀。不知以前曾否有香港人獲得World Press Photo的獎項,可能今次是突破性的首次?
http://www.worldpressphoto.org/index.php?option=com_photogallery&task=view&id=2045&Itemid=292&bandwidth=high
Thursday, February 10, 2011
Tuesday, February 1, 2011
Cindy Sherman 最新作品
給有興趣欣賞的朋友:
Cindy Sherman 最新作品,在倫敦Spruth Magers Gallery展出。(12 Jan 2011 - 19 Feb 2011)
特色一:繼續她的大:年紀大,作品大。看著她的裝扮照,就像看攝影豬提過的Up Series一樣,我們正見證一位女性的年華老去。延續她2008年「美國貴婦」系列的大(「美國貴婦」是我硬上弓替她改的,她2008的作品系列仍是Untitled),今次作品也出奇地大,足兩個人的高度,而且沒有邊框(又係Frameless!),就像一幅幅大型壁畫,緊貼畫廊的牆壁。
特色二:對比起她以往運用化妝、燈光效果來改變她的容貌,最近的她卻運用了數碼易容術,有別於過去只是裝扮的不同,這趟連她的臉容和輪廓都變化多端,眼耳口鼻全都可以整完又整。不知法國早年提出的「影象改造標籤法」最終有沒有通過,如果有的話,大概Cindy Sherman的作品下要貼上警告字句。
特色三:今次她的衣飾和裝扮何其有趣,完全「估佢唔到」想扮誰或某階層/族群的人。整體來說是有點Cosplayer的感覺,或許只有用「騎呢」形容最貼切。展覧簡介則以「暖昩」(ambiguity)、「挑釁」(provocative) 和「疏離」(alienation) 等字眼來形容她今次的作品。
特色四:在每幅人像的背後,都以Toile風格(唔係TOILET)的黑白地景影象襯托,Toile的字源來自法國,本意是可供繪畫的紗布或油畫布,後來意思則發展成一種裝飾性的圖案風格,大多用在傢俱或牆紙上。Toile地景與Cindy Sherman的人像彷彿格格不入,人像的可笑與背景的高雅成了強烈的對比,在簡介中則以「把斜事方式複雜化」(complicating the narrative)來形容這種效果。
可以在這裡看到所有影象:Spruth Magers Gallery: http://www.spruethmagers.com/exhibitions/276
報告完畢。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