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28, 2020

照明館業務升的原因


"當年德國人進駐波蘭後,……照相館生意突然飈升,因為很多人都擔心,家人下一刻會被徵召上戰場,猶太人也憂慮何時家散人亡,紛紛到照相館排隊,希望在絕望之時留下一張全家福作紀念。"
728日的《明報》。


Monday, May 25, 2020

無畏


 

見《立場新聞》。攝影者Fred Cheung

 
文字說明:"在維多利亞公園外,有載著被捕人士的旅遊巴經過。行人路上市民舉起「五大訴求」手勢,有被捕人舉起五指和應。"

Friday, May 1, 2020

龍友與雀鳥


"我們眼中,雀鳥是珍貴的生命,但一些人眼中,雀鳥僅僅是一件漂亮的擺設,供他們拍攝美麗的照片,而被拍的鳥是生是死,他們才不在乎呢。"
 51 日的《明報》。

 希望龍友能作些回應。

Monday, April 6, 2020

Diane Arbus傳記作者染疫病逝


"據《紐約時報》報道,曾演出《艷尼傳》的柏翠茜寶斯禾夫[Patricia Bosworth, 1933-2020]因新冠肺炎病逝;她除了是演員外,另一身分是作家,曾為孟甘穆利奇里夫(Montgomery Clift)、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和珍芳達(Jane Fonda)等紅星撰寫傳記。"
46日的《明報》
小時候是有在TVB看過《艷尼傳》,但坦白說已經忘記得一乾二淨。我之知道Bosworth,是她在1984年出版過一本美國著名攝影者Diane Arbus的傳記。雖然書寫得很爛 ─ 我推薦Arthur Lubow 的Diane Arbus: Portrait of a Photographer(2016) ─ 但後來Nicole Kidman演的電影《Fur(2007)是受此書啟發的 ─ 是比書更爛的片子 ─ 所以都算值得一記。

Sunday, April 5, 2020

顛倒立法會

原圖見4月5日《明報》的「星期日生活版」。未有標明拍攝者。

只覺得色調顛倒影像會更好看,做後果然。

Tuesday, March 24, 2020

精神同在


324的《蘋果日報》。文字解說是:「意大利全國封城下彌撒要轉網上直播,神父對着貼上教友自拍照的空長凳講道。」

Saturday, March 14, 2020

立法會裡的公安





314的《信報》,文字說明如此:"何君堯不滿會議超時,在座位上叫囂打斷會議被逐,4名保安包圍何君堯,但無抬走對方。(港台圖片)



Friday, March 6, 2020

《影攝食——盧建民攝影集》睇住香港


"他對這城市的愛與着緊。山脈浮雲,碼頭濕地,田野鬧市,山友小販,消防救火警察維穩,映照出時代的光暗。"
36的《明報》。

Wednesday, March 4, 2020

拍攝遊客坐龍椅的攝影師


"租用海鮮舫3樓皇帝龍椅做遊客攝影生意的Vincent,昨午重返工作了5年的龍椅場地收拾物資,大多是為遊客預備的金色龍袍和大紅衣飾。"

 34的《信報》。

美國及加拿大攝影師拍攝香港抗爭展覽



"美國著名攝影師雷諾斯(Aaron Guy Leroux),精於以街頭活動的風景與其中的人物為題材,香港街頭發生了這樣一宗事,當然不會錯過。莫林米斯(Adam Malamis)是安省設計師和攝影師,都來到香港取鏡。"

 33的《信報》。


 

Sunday, January 19, 2020

薛興國念舊

老作家薛興國逝世,《信報》這星期仍然有刊登他的新作,想不到已經成了古人。薛氏末二(15日星期四)的一篇文章涉及了攝影,中有一句「對於那些玩慣照相機的人來說,手機拍攝是一點攝影的樂趣也沒有的。」,甚有同感。


Tuesday, January 7, 2020

新學期新設施



勤快的《蘋果日報》攝影記者梁志永,一天之內起碼走訪了三家大專,拍攝了它們在新學期開始時的新裝設。

Thursday, January 2, 2020

教宗發火


12的《信報》,註明是法新社的圖片。文字解說為:"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廣場與信眾見面,疑遭女信徒強行握手,面露不悅。" 有關的新聞報道,有"有線新聞網絡(CNN)指出,他似乎非常不喜歡別人拉他的手和親吻他的戒指。"之句。
我在同日的《明報》也見有基本上相同的圖片,出處卻是「網上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