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ne 27, 2011

香港攝影品味與公民社會

上星期五(24)參加了在The Upper Station攝影藝廊舉行的岑允逸《某座》展覽的藝術家分享會。其中發言討論的重點之一是為什麼本地沒有很多人懂得欣賞岑君的攝影美學。前資深新聞攝影從業者趙嘉榮猛烈批評是香港攝影教育失敗的緣故;身為業內工作者的我,則不得不回應指出這是與香港多年來都是個移民社會文化難以累積、香港人以往普遍教育水平不高加上習慣了功能思維有關而且我們不能希冀新一代的攝影教育者能夠在短期內造成重大變化的影響。

分享會結束後乘地鐵回家時有在會議上發言的藝術家同行,閑談間說及香港政府近日變本加厲的惡行。我於是說不如七月一日上街吧,對方馬上斷然拒絕,完全不屑參加。我不禁回想自己,儘管我是以推進香港的攝影為自己的終身職事,但如果要在提升本地攝影水平與臻達公民社會之間作一選擇,我還是毫不猶豫的投向後者。

再說,我根本就認為要提升香港的攝影水平,我們也同時必須提升香港攝影者和觀眾的公民質素。下面一段是我為去年文化博物館《城市漫遊者 ─ 社會紀實攝影》展覽場刊中撰寫的文章的結束語:

「香港學者近年每每用世代論來研究當前香港的社會結構狀況,特別是世代之間彼此的矛盾與分歧;我自己更為關心的,其實更是世代之間是否有所提升或者演進:1980年以前香港可以說是移民社會,培育了本土意識就成為了居民社會;20037月之後,前任香港藝術館總館長朱錦鸞提出,香港好像開始有了公民社會的跡象。從香港的藝術攝影發展歷史來看,我們無疑已經走出了公共影像的範圍,也許,我們也正在朝向公民影像的境界了吧?」

共勉之。



Monday, June 13, 2011

Saturday, June 11, 2011

這世界我仍體切地踏著

少年誰不輕狂?禿筆如我也寫過這樣的句子:

愁予多年沒有寫詩了,彩筆或已封塵 / 如果希望還是你的習慣,我會在秋天紅葉之前離開 / 我還是不要再說吧,鴿子已經在埋怨我的痴情了。

親晤鄭愁予是許多年後的事情,是朱德華《出奇少年》展覽的開幕式。然而場合不對,結果只是有一句沒一句的聊了一陣。另一個背景是當時才不久前讀過沈旭暉寫鄭在耶魯教學的情節,很損他的形象,我自己的情緒也有些低落:

跟香港學生關係密切的兩大宗師,被稱為「中文雙()星」。以《錯誤》一詩成名的台灣詩人鄭愁予,是為星一。此翁自詡「酒俠詩三絕」,每邂逅香港學生,都告知其新詩被輯錄於特區中文課程,又被某台灣現代音樂「大師」譜成曲譜。接著通常便是下課時候。(沈旭暉:《耶魯酒月的童話》,2003年,154)

今早看《信報》林沛理的專欄,讚他的詩「詩形象準確,聲籟華麗,更難得的是絕對地現代。對着『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這樣的詩句,若仍是無動於中,必是鐵石心腸,詩竅未開。」

有朋友因我間中提及沈旭暉,就以為我是他的粉絲。非也。


Sunday, June 5, 2011

五一遊行魔鬼照片出現

日前曾在這裡徵求上月一日遊行見到的香港政經名人魔鬼化的照片,至今都無人反應,有些遺憾。

幸而前兩天在《信報》看到一幀,雖然右起第二張臉孔難以辨認,總算是有好過冇了。攝影的是在該報工作多年的何澤。

我個人是認為事件是有些特別意義的:自從去年《地產霸權》一書出版,香港的抗爭運動就有了新的聚焦,於是遊行才會出現了這些魔鬼臉孔。


Saturday, June 4, 2011

今晚我不到維園了

明年的六月四日,如果沒有非辦不可的事,我仍會像過去二十年的習慣,晚間到維園的足球場上坐坐,和各人一起唱歌舉蠟燭:儘管我是那麼的討厭台上進行的其他活動和儀式。

只是今年我是不會去的了。可以肯定的說,今晚台上會鋪天蓋地的搞司徒華的個人崇拜,彷彿整個紀念運動是他一個人的功業。一方面我很希望大家聽聽真正的老牌社運份子Q仔黎則奮是怎樣評述司徒老人在1989年時的角色表演;另一方面這幾個月來香港的政治急速敗壞,從修改立法會議事規則到最近的要管制網上電台,追源溯始我認為都是由於去年民主黨反對五區公投、支持政改方案所致。這個決定基本上是因為司徒華將黨利益置於人民利益之前,實在是罪魁禍首。

話雖如此,若有新聞攝影界的朋友邀約的話,我倒是很樂於往維園附近的停車場天台,觀看那雲門舞集在《九歌》裡也模擬過的燭火點點的場面。無論如何,我想我們都有自己的紀念方式吧。

貼上的照片是攝影師Terrill Jones在二十二年前的六月四日於北京長安街拍攝的,左面可以見到拎著白色塑料袋相傳名為王維林的年輕人,按下快門的剎那是他聞名於世前的幾分鐘。每次我看這照片,都有難以言傳的悸動。照片是在兩年前公佈於世的,有關的圖文紀錄可以看這裡

最後,希望今天舉行的法國網球公開賽女子單打決賽,義大利的舒雅雲妮將會直落兩局六比四、六比四,擊敗中國的李娜獲得冠軍。



Friday, June 3, 2011

艾未未攝影作品選

六四前夕,北京黑橋藝術區有單位打算舉行名為《警醒》的攝影展覽。由於宣傳海報裡說會包括有艾未未的照片,結果引來了當地公安和工商局人員的干預,終於場地被封閉,數位藝廊負責人被帶走。

艾未未是2009年第二屆沙飛攝影獎的獲獎者之一,得獎的系列《紐約1983-1993》是他在美國生活的十年間隨意抓拍的黑白照片。獎展當年在廣州某私人住宅區的會所舉行,我機緣巧合曾經參觀過。坦白說印象不算深刻,只是照片中許多臉孔後來都成為中國近代文化藝術界的重要人物。

後來翻看買了很久的藝術刊物《紅旗》,發現這幅署名W.A.的作品,才反省了自己的看法。這圖應該是沒有在上述展覽裡出現吧,照片中的人物是艾未未的妻子路青,作品名為《六月》,攝於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