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19, 2019

暴劫梨花


路透社照片,見1219的《明報》。文字說明如下:「日本女記者伊藤詩織(中)控告被稱為首相安倍晉三「御用記者」的山口敬之迷姦,昨獲東京地方法院裁定勝訴,山口須向她支付約23萬港元賠償。判決後伊藤在法院外舉起寫上「勝訴」字眼的標語,但強調不代表她所受的傷害會因此消失。(路透社)」 

有關過程令我想到Jodie Foster主演的電影《暴劫梨花》(The Accused, 1988)


Tuesday, December 10, 2019

蛙豬遊行

129的《明報》。文字說明:"噚日民陣遊行,一批人戴上「Pepe」、「連豬」等抗爭標誌卡通人物頭套到場,仲齊齊舉起五隻手指,以示「五大訴求,缺一不可」。(馮凱鍵攝) "

Sunday, December 8, 2019

The Ballot is Stronger than the Bullet


128的《明報》。文字說明:十一月二十七日,區議會選舉結束後三日,工人在中環行人天橋頂用油漆覆蓋示威者的留言。左上方的留言寫着「選票比子彈強大」,圖中央的留言則寫着「當你打我們,你………」(劉焌陶攝) 

Tuesday, November 26, 2019

明報老總在前線


"上網睇《明報》即時新聞短片,發現《明報》編務總監梁享南這幾個星期身先士卒full gear在煙霧瀰漫現場攝影,出街的影片只寫着「拍攝:梁享南」。"
 1126的《明報》。



Sunday, October 27, 2019

Saturday, October 19, 2019

面具人鏈活動



1019的《明報》報道:"反修例運動再次由「和理非」進場,昨晚面具人鏈活動中,港九新界各區均有大批市民參與,戴上各式政治、電影、卡通人物面具,更有人全身塗白裝成「香港民主女神像」。示威者高呼「我有權戴口罩」等口號抗議《禁蒙面法》,最後和平散去。"
此次活動在網上的紀錄照片甚多,我選了兩幅自己喜歡的,攝影者分別是Mimi Ng和梁詠詩Jenny.

Thursday, October 17, 2019

立法會投影抗爭


攝影者:李紹昌。1017日的《明報》。
文字說明如下:"民主派議員昨日趁特首林鄭月娥(左二)在立法會宣讀《施政報告》時抗議,以示不滿政府處理修訂《逃犯條例》的手法,以及近月的警暴問題。泛民在會議廳向主席台方向的牆上投射巨型的「五大訴求,缺一不可」字句。 "

Saturday, October 12, 2019

示威運動中的快樂橡膠鴨


" CK是個滿有故事的人物,他亦擅長在現場發掘故事,也是當看到他的小黃鴨照片,才知道原來示威現場裏攔在防暴警與示威者中間的,除了老人、街坊和牧者,還不時會有一灘水漬上的小黃鴨,是緣是情是童真,還是意外?應該是青春吧。"
106日的《明報》。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杜杜:"我看到警察一家的這照片,心眼卻浮現了穿校服的小女孩手拉手站在一起,也浮現了四個十五六歲的男孩帶點害羞地唱中詞西曲版的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那麼脆弱而又勇敢的人物。剛開始的生命,大好的年華。我們成年人為他們做了什麼?有人奢談什麼愛香港,愛的恐怕只是香港能夠帶給自己的利益和滿足,又或者是比較詩情畫意的童年回憶,但這些都只是自私的表現,只不過是借愛香港而愛自己。如果真的愛香港,就是愛這許多年輕人,他們每一個都獨一無二,依然懷抱着一點希望。剛開始的生命。他們才是香港的臉容。愛自己的子女,也愛別人的子女,只有這樣的母愛才能帶來真正的和諧,才是真正的母愛。殘害別人的子女,卻又同時愛自己的子女,即是自打嘴巴,先就是邏輯上的矛盾,且先別論說其他什麼道德或報應的命題了。"
見8月12日的蘋果日報,全文在
照片來自網上。

Sunday, September 29, 2019

示威者不會再為警察撐傘了



"雨傘運動五周年,很多舊照片又再一年一度「出土」。其中一張,是大雨之下,示威者替警察撐傘。這張照片,四個月前看到,還會有剎那感動。可是當兩人被射爆眼,還有721831、新屋嶺事件之後,這張照片似在訕笑我們癡心錯付,有些東西,是回不去了。"
929的《明報》。
 照片見臉書「讓愛與和平占領中環」專頁。


Saturday, September 28, 2019

學生人鏈砌「Free HK」字樣

攝影者不詳,見928的《蘋果日報)。下為同日的《明報》的圖片說明: 

"昨日下午港島區12所中學共數百名學生及舊生,身穿校服或黑衣齊集中環愛丁堡廣場外,砌出巨型「Free HK」字樣,寓意為香港爭取自由,又拉起「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巨型橫額和高唱反修例運動歌曲《願榮光歸香港》。參與的學生來自皇仁書院、香港華仁書院、聖若瑟書院、聖保祿學校、嘉諾撒書院、香港真光中學等。"

青衣連儂墻被撕毀後如廢墟

攝影者不詳,9月26日青衣。

Sunday, September 22, 2019

譚競嫦(Sharon Hom)與貓


922的《明報》。
照片下的文字是:「就算我的同事18年來盡力阻止我談貓,我還是那麼愛講」,Sharon Hom說。
是養貓者常見又不解的場面吧。
文中另有她說的貓事,說家裡共有一犬十三貓。
照片拍攝者不詳,也許是她提供的



Monday, September 2, 2019

富士和CANON的轉身


"日本轉型最成功的一家企業是富士菲林。我們年輕時影相只有兩種菲林,一個是柯達,一個是富士。現在柯達死了,富士還活着。為什麼呢?"
92的《信報》。


Sunday, August 25, 2019

記者爭奪事主大頭像


"記者行家為了爭奪死者「單頭」,很多時要各出其謀,例如,為了取得獨家「單頭」,心狠手辣的行家會把死者家裏的相冊全部「借走」,後到的行家只能望門興嘆。做事有手尾的記者過幾天會把相冊完璧歸還,倘遇上大頭蝦記者忘記交還,遺屬便要致電報館投訴說死者快出殯了,「車頭相」還沒有着落,叫記者速速送回。"
825的《明報》。

Wednesday, July 3, 2019

梁君彥肖像相 去咗連儂牆





73日的《明報》。圖片說明如下:
 "掛喺會議廳外嘅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肖像相喺衝突中被拆走、樣貌被塗黑。記者噚日凌晨兩點幾發現幅肖像畀人棄置喺「連儂牆」嘅樓梯,旁邊嘅便利貼就寫咗「香港人加油」、「釋放義士」等字句。(劉家豪攝)"

Tuesday, April 9, 2019

彩䴉留影


"一對名叫彩䴉的貴客,蒞臨香港。闊別四分一世紀,上次來已是1994年。彩䴉一度瀕危絕迹,異常珍貴,雀佬排除萬難,要留下紀錄。"
49的《明報》。


Wednesday, April 3, 2019

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圖片展



43的《信報》。照片說明:盧新寧(右二)昨在銅鑼灣中央圖書館出席紀念五四運動一百周年圖片展。(中通社圖片)

新聞標題:中聯辦副主任盧新寧首度亮相。

 

展覽地點:銅鑼灣中央圖書館

 

感想:習近平和五四運動有重大關係,所以他的照片晒得超大。

Monday, March 25, 2019

吳志森再寫香港雀鳥攝影


"放蟲誘雀,經常發生,每當有大量食物出現,鳥兒都會被吸引集中到這裏搵食,而放蟲的地方給圍封着,經准許才能進去,外面拍不到,所謂私有化,就是這個意思。"
325的《明報》。

Friday, March 22, 2019

雀佬眾生相(二)



"雀佬的目標單一,最緊要把罕有的雀鳥攝入鏡頭。管他生態不生態、環保不環保。有些雀佬不惜放蟲誘拍,開壇擺設,甚至不惜破壞雀鳥的棲息環境,總之要拍到,更要拍到清晰無比,纖毫畢現,用雀佬的術語,叫數毛毛。"
322的《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