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18, 2010

空境之道:又一山人「本來無一事」攝影系列

長崎及廣島原爆開啓日本民間對廢墟的關注,繼而投射為文藝創作,最終變成寫真藝術及出版業一項重要類型。在東京的書屋我們不難看到廢墟文化」專櫃,攝影集以外還有專門雜誌報導國內各省市最新發現的荒廢地標和景點,精緻的相片配上細密路線圖和附近飲食資訊,嚴如一套自遊行形式的歴奇寶典。近年,這股追尋了無人跡的熱枕延伸到都市的暗黑地下水道及隧道等幽閉塲所;大和民族的廢墟熱」自二次大戰結束至今已發展成一套獨有的影像美學。

香港當代藝術攝影裡的廢墟文化沒有背負像日本作為戰敗國的歷史包袱、陰霾和宿命,却另存耐人尋味的哲思:又一山人丟下商業設計的桂冠,選擇背上沉重的大片幅攝影器材,由大千的名利塲走近尋常百姓的都市角落,以謙遜的態度、寂靜的觀照方式細味留白的塲景。在一九九九年的”Before and Ever After 522 Days of Oil Street”系列中,又一山人透過多角度拍攝油街藝術空間遺址來尋覓繆思散落的魂魄;相信那次拍攝經驗是他往後聚焦廢墟塲景重要的根源。

近作本來無一事」記錄了多幅人去樓空後的牆壁和告示版,這些曾經是我們文字及圖像的資訊平台於i-Pad時代來臨之際變得鬱鬱寡歡。從脫落的顏色壁佈紙、滯留的圖釘、字塊和鬼魅般的告示殘影,我們恍惚仍然聽到前人前事的餘音,這批實物原大的照片活現了過往的時空。從另一角度想,「本來無一事」系列有如立體感强而逼真的錯視畫(trompe l’oeil)與灣仔藝術中心的展示牆相互交織融合,讓我們置身超現實的異想空間。

又一山人是有計劃透過這次個展帶領觀者看到現實世界踏上虛空的終極未來,亦同時探索藝術攝影抽離主體意符,發展一套蘊含東方哲學思維的可塑性。這種跨越過去、現在及未來的大智源於近年他對佛理的嚮往、追求。眼前的廢墟於他來說只是修行的道塲,一幕幕空境盛載了作者的禪機;觀者不再需要這些塲地的旅遊指南,重要的是我們能從照片參透箇中對虛妄世界「不執著」的訊息,及開展個人尋道的歷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