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10, 2009

城市巨像崇拜

正在「光影作坊」舉行的《Megafauna》攝影展覽引用了一個學術詞彙來探討當前的香港,印象之中似乎前無先例。在推動理性攝影的方向來說,值得大家高度支持。雖然Megafauna是生物學的名詞,但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觀者卻是無法避免地要從人類學或社會學角度考慮了。


四位參展攝影師中陳廣源是發起使用「Megafauna」一詞的人,以他的作品來討論也最適合不過。這裡「Megafauna」似乎不光是指我們這些「體重高於45公斤」的動物,還要指是那些我們製造出來、懸立於繁忙地區高樓大廈外牆上的巨大人像。陳廣源的燈箱照片逼人咄咄的向觀眾發問:我們為什麼要製造這些巨像來駕凌自己?


誠然,是近代大城市的建築物愈向高處發展令這些巨像能夠巍峨矗立,印刷技術的發展也使生產它們成為可能。只是這些成本高昂的巨像(設計、製作、租金、懸掛等),為什麼有人願意提供資源生產,它們又對社會大眾有什麼的意義?


回顧人類歷史,巨像可不是現代才有的新鮮事物。從古埃及幾千年前的法老王石像,到各種宗教神祇的畫像和雕像,以至近代的政治人物圖像,都是些教人擡首仰望的巨像。可以說,巨像是文明以來源遠流長的東西。


從權力角度來說,巨像有維繫社群團結服從的重要作用。有趣的是,為了供養巨像及其背後的權力架構、宗教信念或者意識形態,社群成員除了要付出忠誠崇拜等的精神價值外,也要為巨像作物質性以至個人生命上的犧牲:稅捐兵役、祭祀供品等等。


表面上,陳廣源拍攝的香港城市裡出現的巨像似乎跟前兩段所述的不完全相同,對吧?但是,我們到底有沒有為它們付出精神與物質方面的祭祀呢?


圖像由陳廣源提供,謝謝。展覽至本月16日結束,欲看從速。

1 comment:

  1. The statics of "Megafauna" is a contrast with the mobility of the "Flâneur" (city dweller 「漫遊者」). Both a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tro cities.

    Blues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