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貼出後,接到英國友人、《Photography in China》的作者Terry Bennett的電郵,說Francis Norman在《“ Martello Tower ” in China and The Pacific in H.M.S. “Tribune” 1856-60》(1902)一書之中,有一段1857年時在香港發生與璸綸有關的小故事,足以佐證該店當年已在香港經營。試譯如下:
有位海軍外科醫生想將自己的照片放大成為油畫送給妻子。當時攝影尚在嬰兒階段,為此他乃聘任了璸綸,那是在香港眾多經營得很興旺的人像畫店之一,這些店的產品素來以粗糙、硬實和毫不妥協的保真度而聞名的。肖像畫完成後醫生前往檢視,結果卻一點都不能令他滿意。他憤怒地咆哮道:「這怎能說是最好的呢,這臉孔毫不俊俏啊,」對此戴著一副大圓眼鏡的璸綸老先生冷靜地回答說:「沒有俊俏的臉孔,我怎樣可以繪畫俊俏臉孔的畫呢?」(最後一句的英語原文是“Sposy hansum facey no hab got, hansum facey how can do?”)
在我而言,此段文字最寶貴之處是說璸綸在經營攝影之前,曾經一度有從事外銷畫的業務。按香港早期的華人照相館,許多都是之前經營外銷畫的,但璸綸似乎一直不在其列之中。Norman的紀述到底是為該店提供了新的資料,抑或是弄錯了畫店的名字,也許需要更進一步的考證。
Bennett對我前帖的另一指正我倒是較為信服的。璸綸最早的攝影廣告中列出兼營的產品應該不是葡萄(Grapes)而是絹類織物(Crapes):由於手上沒有那廣告的影印,下次往圖書館時再核實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