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31, 2013

是日新聞照片精選(一)

《明報》昨天(10月30)爆出香港芭蕾舞團發生刪戲事件,該團藝術總監區美蓮Madeleine Onne)被該報記者在文化中心大劇院後台門外截住訪問時攝。照片的文字說明曰:「記者向她表明身分時,她立即稱正趕往開會。當發現記者拍攝後,她以絲巾遮面,拔足狂奔。(葉家豪攝)」

Tuesday, October 15, 2013

香港早期攝影器材稱謂



續前篇,攝影器具又叫做什麼呢?雖然眾所周知「camera」一字源自歐洲早已存在的光寫圖儀「camera obscura」,但在香港早期的資料來說,根據我自己搜集的報刊紀錄,初次出現已是18594月,距離攝影術的傳入差不多有十四年之久!
在此之前在港的歐美人士對「照相機」的稱謂有二:較早出現的是「instrument」,時在1847年;之後就是「apparatus」了,我有紀錄的是18528月。這個叫法非常通行,即使之後「camera」出而漸漸取而代之,「apparatus」這詞至二十世紀初的西文報紙裡仍然可以間中遇到。除此之外還有「machine」,在18578月一個連卡佛公司的廣告裡使用過。
apparatus」這個名稱的流行是世界性的,正如前篇提到的Eric Stenger的書《The March of Photography》中說“… the word ‘apparatus’ has been so universally adopted that we no longer shiver at the atrocity.” (p. 238)
喜歡視攝影為藝術的愛好者也許會感到有些失落吧,因為這些名稱都很科技和工業化耶
插圖是一款「Kinnear’s Camera」,這牌子的照相機曾在香港出售。圖片來自網上。

Saturday, October 12, 2013

香港早期影室怎樣自稱?


攝影在1839年公佈問世後很快就出現了商業人像攝影服務,根據德國攝影史者Eric Stenger的書《The March of Photography()238頁上說,這些照相店的名堂,有「photographic gallery」、「studio for photographs」、「artistic photographic studio」、「photographic establishment」、「artistic establishment」、「photographic institute photographic art institute」等各種。
將之查核於1860年前的香港,最早在本地報章刊登廣告的Mr. West(18453)稱他的店為「Photographic or Daguerreotype Room」,第二家人像攝影店出現於184610月初,起先叫做「Daguerreotype and Lithrographic Printing Establishment」,半個月後改為「Daguerreotype Gallery, and Lithographic Printing Establishment」。這店的器物後來給一家本地的雜貨店Mackay & Co.接收,也繼續提供攝影服務,卻只有「Daguerreotype portraits」一詞而已。
下來就已經是1850年代了,18522月來港的Herman Husband只是說「Daguerreotype likeness」,但是也說他的「Rooms」在商務酒店。翌年6月底來香港的C. Duben之前在澳門時自稱之為「Daguerreotype Gallery」,但到了香港之後卻沒有用上這個說法。有趣的是,當Duben18543月再臨香港時,稱呼了他在大馬路上的店為「Establishment」。
再之後出現的攝影師都在第二之鴉片戰爭期間及之後了。當中P. RossierHoward & Weed都只是以他們的名字作宣傳,之後在1860年代經營的攝影師大多也是如此。至於一直跟隨著英軍拍攝的Felice Beato則似乎沒有做過廣告。
總的來說Stenger的記述與香港的情況大致脗合,但有起碼兩家用了他沒有說及的「room」,而今天十分流行的「studio」則似乎沒有在香港的早年使用過。Stenger還有提過的「institute」,倒也在1861年下半見過,是G. E. Petter的「Photographic Institution」。
本篇的插圖的右上方是一家在英國Bristol的人像照相館(可見天台的玻璃影棚),時約1851年。

()Siegeszug der Photographie in Kultur, Wessenscharft, Technik》,1950年。英譯本1958年由倫敦Focal Press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