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ufacturing #16,
Bird Mobile, Ningbo, Zhejiang Province, 2005
Bird Mobile, Ningbo, Zhejiang Province, 2005
Sundaram Tagore Gallery
Sept 21 - Oct 23, 2010
57-59 Hollywood Road
Central, Hong Kong
tel +852.2581.9678
fax +852.2581.9673
hongkong@sundaramtagore.com
Hours: Monday - Saturday 10am - 7pm
Sunday 11am- 7pm
Central, Hong Kong
tel +852.2581.9678
fax +852.2581.9673
hongkong@sundaramtagore.com
Hours: Monday - Saturday 10am - 7pm
Sunday 11am- 7pm
nice one !!
ReplyDelete忽然間想起, 就在檔案裡找到有關這藝廊《明報》在2008年5月7日的報道, 貼錄如下:
ReplyDelete泰戈爾曾孫 踩入荷李活道
感嘆香港仍未走出文化沙漠
【明報專訊】《時代》雜誌曾將香港、紐約、倫敦相提並論,預言三地在全球化的年代將會上演一齣三城記。但英國駐港總領事柏聖文卻指出香港在文化發展還未達標,可見港人經過多年努力,還未能走出「文化沙漠」。
但世界級畫廊Sundaram Tagore Gallery首度衝出美國,選擇的落腳點正是香港。儘管如此,策展人、印度詩聖泰戈爾之曾孫Sundaram Tagore稱讚香港是「順理成章的選擇」之餘,不忘指出香港政府的文化政策還未完善。
Sundaram Tagore是印度詩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泰戈爾的曾孫。在紐約和比華利山開辦兩所世界級畫廊的他,羅致世界各地藝術家作品在畫廊展出和售賣。Sundaram Tagore首個在美國以外的畫廊選址香港,他自然對這個城市讚譽有加。
衝出美國建館 第一站選香港
「選址香港是因為我跟這裏已有逾20年的淵源,曾多次來港舉辦展覽。在商言商,拓展亞洲市場是必然的趨勢。」投資推廣署主動聯絡Tagore來港開畫廊,雙方一拍即合。
Tagore說藝術是一種溝通工具,他亦視文化交流為自己畫廊的首要使命,「香港是亞洲大都會,是很多有購買力的客人的聚腳點。而且我帶來全球文化的藝術品,都能跟香港的中華文化溝通」。在實際的有利因素,不能不提英語優勢,「我曾到上海視察,那裏文化事業十分活躍,但英語不夠普及,一字一句都總得依賴翻譯」。
那新加坡又如何?「跟新加坡相比,對藝術家而言,香港實在有趣和舒適得多。」他又「拒絕」了另一個急速冒起的經濟和文化中心杜拜。「杜拜政府為我找來了5000呎空間,而且是黃金地段,但因為我不認識阿拉伯文化,作品無法跟當地溝通而婉拒了。」但他不忘讚賞杜拜和新加坡政府一擲千金,吸引世界級藝術團體。相比之下,港府的文化政策則顯得滯後。
「培養文化,不是說起間博物館就成事,反而應該吸引更多小型但舉足輕重的世界級藝術團體來港,互相競爭學習,才能營造文化氣氛。但現時港府在吸引外國人才來港方面做得不夠。」香港寸金尺土,他提議港府應提供房屋津貼,和偌大的場地以供展覽。他表示,在港的畫廊面積雖有2000多呎,但只能容納不足30份作品。
除了硬件,Tagore亦留意這裏嚴重缺乏藝術管理人才。「就算是畫廊內的售貨員都要懂美術史。可是近年我們透過大學或藝術團體,招聘修讀美術史的青年人,人數也不斷下降。我們要花上更多的資源,從頭訓練他們」。他曾跟港大聯絡,開辦美術史和藝術管理課程,又計劃聘請實習生培訓人才,「掌管文化政策的人,一定要有國際級藝團經驗的人才,也要有熟知本土文化的人才,政策才能兼顧國際視野和本土特色。」
內地市場發展太快 部分畫家過譽
近年中國當代畫家,如岳敏君、曾凡志等人的作品,在拍賣會上價格屢創高峰,而內地又有大量富豪花得起錢購買藝術品,全世界都覬覦龐大的中國藝術市場,Tagore卻有另一種想法。
「無疑北京和上海的藝術圈發展得極迅速,有些極出色的藝術家,極具爆炸力和啟發性,但天才只屬少數;更大部人不斷抄襲,這些作品都經不起考驗,很快便會失敗。」對於在拍賣會中閃閃發光的幾位當代畫家,他不肯點名評論,「我只能說,當中肯定有人是過譽了。」
Tagore又認為,香港不應只局限於作為內地藝術市場的窗口,而他也不只視香港的畫廊為一盤生意。「我正在跟8至15個香港藝術家聯繫,我會把他們的畫作帶到紐約;除此以外,我還會舉辦不同的文化活動,把世界級的藝術家、作家、博物館策展人帶到香港,為Joseph Stiglitz(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辦全球化講座,多方面培養香港的文化氛圍。」Tagore驕傲的說,畫廊除了是買賣藝術作品的生意,亦是一個文化組織,秉承其文化交流的使命,希望把國際的好東西帶進香港,亦把香港的傑出藝術帶到國際舞台。
明報記者 何雪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