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14, 2009

看吳世傑的照片 必須到現場

這幾個月來在電腦熒屏上看吳世傑的直幅景物照不下數百次,但上星期四(9)晚往參加他的「Found Landscape」展覽開幕時,望著牆上那些美輪美奐的黑白紙上影像,心裡仍不免有些悸動。景物固然來得更為清楚細緻,但更吸引的是各照片的色調之多樣變化、層次之豐富複雜,實在叫人目不暇給。網友如果以往只曾在網上或書本裡見過吳世傑的照片,我懇請你到灣仔聖法蘭士街秀華坊的Hualahoop藝廊走走,就會知道那印製版作品的氛圍,真是非同小可。

例如附圖的2008年石硤尾月下小景,初時在電腦熒屏上看並不覺得怎樣;但一旦出現在展覽場中,前面深暗的樹葉和後面建築物燈光的錯綜交織,簡直就是管弦樂團各員全力演出的大鳴奏!負責印製照片的Excellenct Colour公司負責人王建賢那天晚上也有出席開幕式,看來也對各照片的水準頗引以為傲吧。

藝術攝影以精美印晒照片為目標的傳統大概開始自Peter Henry Emerson,以清教徒的標準建議使用白金印晒法,並且嚴禁區域加光或減光的遮擋行為;其後在美國經過Alfred Stieglitz的發揚推動,Edward Weston提出在拍攝時要已預知黑白照片成果的pre-visualization,Ansel Adams研究出區域曝光法(zone system)和他的底片為樂譜、印製為演奏的主張,奠定了此後的發展方向。沒有pre-visualization的概念和區域曝光法的操作,即使電腦印製技術怎樣改進,也不能產生像「Found Landscape」展覽裡的作品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