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22, 2009

北京市中的象、長頸鹿、和斑馬

岑允逸的《奧運健兒寫真》攝影展覽(石硤尾創意中心二樓光影作坊,至524)紀錄了一些去年的奧運會期間,北京市面的某些人和地方的情況。套用策展人孫樹坤的說法,這些人與物都有一股Diane Arbus式的freak味。


當中一幅北京市面的街頭照片(附圖為其局部),名為天意商場的附屬矮樓天台上竟然出現了兩頭野象、兩頭長頸鹿和一頭斑馬。從樓頂的一行紅底白字「立足北京 輻射全國 走向世界」,不難令人想到當前中國與非洲多國的友好關係。較吸引我興趣的,是為什麼在非洲芸芸眾多的野生動物之中,要選中這幾種吃草的大型哺乳動物。


翻查一些資料,這些選擇似乎反映了中國人的集體潛意識。


先說象。1979年李敖在他的《獨白下的傳統》序中指出:「中國人喜歡這個和氣的大傢伙,酒杯上用牠,叫象尊;御車上用牠,叫象輦;遊戲裡用牠,叫象棋;最有緣的,在文字裡用牠,代表了六書中的第一種象形。象形就是根據象而畫出來的形,人一看到就知道是象,又大又好畫,大家都很喜歡畫牠,越畫越像,所以這個像』的字,就從這個動物演變出來。」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麒麟,據說就是長頸鹿。下面節錄自《維基百科》:「雄的名麒,雌的名麟,合稱麒麟。性情溫和,不傷人畜,不踐踏花草,故稱為仁獸。麒麟的形似馬,狀比鹿,尾似牛尾。麒有獨角,麟無角,口能吐火,聲音如雷。中國古代用麒麟象徵祥瑞。相傳只在太平盛世,或世有聖人時此獸才會出現,明永樂十二年(1414年),鄭和的船隊航行到孟加拉,曾帶兩隻孟加拉國進貢的麒麟(長頸鹿)回到北京。明成祖以此祥瑞之兆來表示自己施政的功績。當時阿拉伯語中叫長頸鹿 giri,『麒麟』即作為 giri 的音譯。時至今日,日語及韓語中仍將長頸鹿稱作麒麟,閩南語也將『長頸鹿』稱作『麒麟鹿』。」

至於斑馬,我就不知道了;大概是因為牠跟馬相近的緣故吧。許多中國人都喜歡拍馬屁哩。

2 comments:

  1. Hi, it's a very great blog.
    I could tell how much efforts you've taken on it.
    Keep doing!

    ReplyDelete
  2. Olive Tree Guitar Ensemble君:

    謝謝捧場, 請多發表意見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