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鬼馬」來形容傅俊偉的香港社會攝影,確是一絕:鬼和馬當初之在香港連結組成常用詞語,又作妙趣的意義解釋,本身已是很鬼馬的事。不知道例如彭志銘的研究本地語言歷史的人士,能否提供些精闢見解?
傅俊偉的照片都是從現實生活之中抓拍的,故此多少都有些瞬間的意味;但它們吸引人的地方並不在於時間感,而在於語言性的表達。尤其是新聞攝影師,將兩組意義相近或反差的符號置於框框之內,產生和諧或對比的效果,是常用的技法;傅俊偉最好作品的特別之處,是這兩組符號在連結時往往加多了一點荒謬 ─ 建築地盤裡筋肉男穿上了黑色的丁字褲、菜市場外兩位用購物小車載著小狗的婦人相遇問好、的士司機結伴坐在車子的行李廂上午飯,揭起的車後蓋正好用作遮擋太陽,還有這幅《喃嘸阿彌陀佛》,小沙彌們在課室黑板繪畫怪獸和超人,真是教人摸不著頭腦哦。
《鬼馬香港》展覽昨天(27日)起一連三天在尖沙咀文化中心大堂展出,明天最後了呵!錯過了的話可以到書店購買葫蘆出版的同名照片集,聞說銷量很不錯喔!
我跟傅俊偉是在昨天展覽開幕時初相識,得他提供影像,特此鳴謝。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