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27, 2011

HKVAC 藝術專修課程2010 - 2011 結業展覽 (由攝影照像到木刻版畫II)





版畫媒體在東、西方文明經歴數百年的演變,在後工業和數碼時代生產的戰線中日漸退下;眼看面臨曲終人散的命運,却在千禧後近十年的新工藝革命中如火鳳凰般重生。無論在時裝、平面設計、街頭塗鴉、視藝教育和當代藝術等範疇,我們都可以重新認識此媒介在民間的滲透力和變幻能力。歷史學上有「反向轉化」 (Enantiodromia)這樣一條定律當一個原則/理論/思想到達某一地步的高峰時,它必定完完全全的崩潰瓦解,繼而成為另一相對的原則/理論/思想。物極必反,「反向轉化」定律正正解譯科技未能取代傳统手藝。


版畫媒體馳騁多個世紀、跨越同的文化和工業、穿梭當代藝術,從現代主義直達後現代主義時代。現代主義是以批評傳統的模仿、再現模式並把藝術看作個性風格的自由表現為特徵;後現代主義以客觀再現和參與公共空間、公眾問題以及文化身份和語言權力省思。後現代主義藝術的一個嶄新層面是傳統美術定義各分類的瓦解消失純藝術、通俗文化甚至大眾媒體,已經普遍被許多藝術家所混同混雜的藝術形式如:家具──雕塑,雕塑──裝置,表演──影像。我們不能排除當代藝術對版畫的影響,在整個視覺藝術世界當中,版畫不能獨善其身從至簡主義到地景藝術、行動藝術和裝置藝術,創作人不斷伸展「空間」的定義;很多西方不同領域的藝術家以這門複製性媒體為創作起點影嚮了傳统版畫的語言,直接或間接地沖擊此藝術類型的分野。


美國藝評家Rosalind Krauss審視立體雕塑在後現代藝術中呈現的嶄新形式後現代藝術家把立體空間從傳統的雕塑底座 (base) 釋放出來,成為一種有機械性及流動性 (mobile) 的獨立體系。上世紀九十年代標誌著多元化及綜合謀體的進階,雕塑特定形式已日趨模糊,Rosalind Krauss 把它納入非地景 (not landscape) 及非建築 (not architecture) 之間的延伸藝術形態。一如當代雕塑的處景,版畫藝術再也不像從前般純粹和具體;這塊延伸場景(expanded field) 絕對不是一個自圓其說的封閉系統,個別元素在極大可能情況之下與對方相互融合,產生出另一組化學作用。當代版畫藝術在形式上已由平面走向立體、由藝術館走向平民生活、由工走向更實驗性的思維。從事版畫媒體或藝術的參與者,若能省思自身文化與這門複製性工藝在時空及文明上的轉化,必能豐富其語言及創造更廣闊的可塑性


〈當代版畫藝術的可塑性〉@《香港圖像藝術節2010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