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29, 2011

遊香港後搞政改

我終於購買了美國攝影師詹姆斯˙利卡爾頓(James Ricalton, 1844-1929)1900年時拍攝的立體照片《在中國香港寶雲道高處越過海灣看九龍和大陸》(Looking Across the Bay to Kowloon and Mainland, from Bowen Road, above Hong Kong, China)。其實這照片並不罕見,間不中就會在拍賣網站出現;只是對香港舊照片感興趣的人太多了,競叫價格給擡高得不合情理,我一直惟有忍手而已。今趟只是美金5.99元,當然馬上就扑鎚了!

利卡爾頓之所以在香港拍照,基本上屬於路過性質:他主要是要趁著八國聯軍攻華的時勢,到中國內地拍攝。類似的情況可以見諸1860年左右的洛西亞(Pierre Rossier)和庇亞托(Felice Beato),過程可以詳見去年牛津出版的《香港早期照片》展覽場刊,此處不贅了。利卡爾頓回國後也出版有《立體觀照器看中國》(China Through the Stereoscope)一書,裡面第二幅圖就是這幅照片了。幾年前國內將之翻譯成了中文,出版時書名改成了《1900,美國攝影師的中國照片日記》,頗值一讀。

這幅照片吸引我的有幾個原因,其中之一是前方打著長辮的男人太令我想起推動戊戌維新的康有為(1858-1927)。康南海在22歲時曾經遊歷香港,令他對西方國家的文化與管治完全改觀,之後他大力鼓吹政治改革,與他的香港之遊甚有關係。

熟悉香港歷史的朋友告訴我,康有為在香港時是有登山俯瞰的,那麼他當時所看到的景象,與照片中的男人所感受的有何異同?根據《康南海編年譜》中有此記載:「薄遊香港,覽西人宮室之瑰麗,道路之整潔,巡捕之嚴密,乃始知西人治國有法度,不得以古舊之夷狄視之。乃復閱海國圖志、瀛寰志略等書,購地球圖,漸收西學之書,為講西學之基矣。」

4 comments:

  1. 假設這個就是他,但他又好像胖一點。

    ReplyDelete
  2. gerbera君:

    也對, 而且康有為之首次來港是在照片拍攝前二十一年的1879年. 不過說起來他在政改失敗逃亡時也曾在香港躲難, 時間與Ricalton拍照時間實不遠也!

    ReplyDelete
  3. 當年的英國人說香港簡直是放大版的直布羅陀,很有地中海風情。我在去年十二月看過那個攝影展,看到當年的老照片,的確不像華南地區。

    康有為看到香港美好的一面, 或許是他只到過中環和山頂一帶。其他思想家可不是這麼說。

    ReplyDelete
  4. Anonymous君:

    康有為來港大概不止一兩次, 對香港的不那麼光彩一面未必無知, 但他能夠悟出「西人治國有法度,不得以古舊之夷狄視之。乃復閱海國圖志、...漸收西學之書」, 足見他的視野胸襟比許多抱著狹隘大國心態的讀書人為高.

    的確, 對香港持不同看法的文人也是有的, 但收編有關言論的書種甚少, 如盧瑋鑾的《香港的憂鬱》, 王一桃的幾本等而已. 1925年前的尤其缺乏. 我有點筆記, 將來有機會再拿來討論.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