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18, 2012

你睇我唔到之二

David Lynch by Chris Buck


談到Invisible,幾天前剛巧在網上看到加拿大攝影師Chris Buck的一個攝影計劃 Presence》。我們一談照片,經常想到照片裡的某某曾經「存在」,又或是很多人經常引(濫)用的羅蘭.巴特「此曾在」,但這位專門拍攝名人肖像及廣告的攝影師,卻以另一種方式來演繹「存在」。他的《Presence》系列,邀請了五十位名人參與他的拍攝計劃,要求他們在一個指定的環境中把自已藏起來,再拍一張看不到他們、但實際上他們卻存在的照片。Chris Buck還驚死觀者不相信,再找一位第三者目擊證人簽一張保證書,證明這位名人的確在照片中。部份地方與被拍的人物有關,例如David Lynch就躲在自已的辦公室附近,但部份則完全無關。於是一張張本來是人物肖像的照片,現在看來卻像一幅幅人造或自然景觀。所謂Presence,現在看來全都是Absence

照片的吸引之處,在於我們一開始便很想從照片中找到那個他或她到底躲在哪裡,這簡直是一場狗仔隊式的Photo Hunt,正好對應著大眾八卦心態與名人保護私隠的角力。Chris Buck 訪問裡談到,這個拍攝計劃的其中一個主題,是希望一反名人肖像的拍攝方式,甚至想戲弄一下這些名人,因為他們總是追名逐利期望在眾人的目光之下,現在卻在他的照片中不見蹤影。但諷刺的是,當他向被攝者提出這個拍攝要求時,有些卻興奮得不按牌理的四處亂躲,是反映出他們的童心,還是內心恐懼攝影機的投射?

另一個有趣的地方,是照片已不是人物「存在」的證據,反倒是照片的題目(Title)和那目擊者的保證書才是「可見」的證詞。我們竟然就憑攝影師的說話、圖片說明和所謂的第三者供詞,便相信照片中真的有名人狠狽地躲著?我們一向引以為傲的「有相.有真相」,在這裡又如何說起呢?如果我們單單只看影像而不知就裡,我們又會如何解讀這些照片?

3 comments:

  1. 感謝波夫波介紹這個作品。我也做了類似念頭的作品,但不諳藝術史,不知道早有人做了更有趣的工作。(我的作品:www.zeyez.net/ontheirsites/)

    ReplyDelete
  2. Hi Yaohua,
    謝謝分享!你的作品也跟 Joel Sternfeld的On This Site做了很有趣的對應。很好!

    ReplyDelete
  3. 謝謝。我把你這個貼轉給Chris Buck看,他很高興有中文推介他的作品,說要找當地Chinatown的中國人來翻譯給他聽。

    ReplyDelete